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7月10日,在第四屆中國醫院發展大會上,丁香園·丁香人才發布了《2021中國醫療人才發展報告》(下稱《報告》)。
《報告》集合了《醫療人才職場生存報告》《2021中國醫療機構最佳雇主洞察報告》等多份報告,6位來自公立醫院、相關研究院的專家進行解讀,近千家醫療機構與超過3000名從業者參與調研。該報告也是業內唯一一份專業剖析醫療行業人才現狀的報告,全面勾畫當下中國醫療人才發展的局限和可能,為其職業成長和就業選擇提供指南。
《報告》顯示,2021年民營醫院薪酬普遍下降,但醫生的職業認同感顯著高于公立醫院;有65.2%的醫學生都考慮過畢業轉行,其中11.7%完全不會選擇所學專業;此外,62.2%的醫療從業者有嘗試副業想法。
據悉,這是丁香園旗下專業的醫療行業人才資源服務平臺丁香人才連續第五年發布醫療人才行業報告,在過去四年中,丁香園通過調研從業者流動趨勢、醫療機構宏觀招聘數據、招聘領域新技術應用等信息,解讀人才供需關系。而今年的調研中,丁香園更加側重于疫情之后醫療從業者的職場生存環境及精神世界變化,以及薪酬改革后如何更加合理地打造健全的醫療系統,保證一線醫護工作者付出得到合理回報。
丁香園創始人、董事長李天天表示,醫生的付出與回報還有很大的差距,這些有待于多部門、社會組織、醫療機構共同聯手尋找解決方案。“我們相信,持續的投入和努力可以不斷的改善醫生執業環境,可以讓更多的年輕人愿穿白大褂,能當好醫生,為健康中國建設注入新生力量,為全民健康保駕護航。”他說。
丁香園創始人、董事長李天天
民營醫院醫生普遍降薪,但職業認同感好于公立醫院
近年, 醫院的收入渠道拓寬,薪酬水平持續增加,公立薪酬體系逐漸接近并趕超民營醫療機構,尤其是高級別公立醫院,薪酬普遍高于同級別民營醫院。而另一方面,多數民營醫院由于自身醫生隊伍水平、設備設施的限制,門診量不足,收入瓶頸,導致醫生薪酬普遍下降。
《報告》顯示,一線城市和非一線城市的民營醫院收入較2021年分別下降13%和10%;三級民營醫院和二級民營醫院收入較2021年分別下降11%和14%。
對比公立和民營醫院員工數據發現,公立醫院員工的職業認同感卻比不上民營醫院。其中原因,可能是公立醫院是抗疫的主力,承擔了比預期中更多且更難的工作,從而生出消極情緒。調查顯示,近半數公立醫院疫情期間工作量的增加,明顯多于民營醫院。
丁香園副總裁、丁香人才負責人帥玉環
超六成醫學生考慮轉行,薪資低、壓力大、醫患關系是主因
疫情在對醫療系統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時,也讓醫療從業者獲得更多關注與尊重?!秷蟾妗凤@示,41%的受訪從業者表示職業認同度提高,是選擇認同度下降的近兩倍,對于未畢業的醫學生而言,職業認同度提高更是達到54.6%。
醫學生作為未來職場人才資源補充,他們的職業選擇將會直接決定醫療人才市場的供需平衡。調研結果顯示,65.2%的醫學生都考慮過畢業轉行,其中11.7%完全不會選擇所學專業。對于應屆生而言,參與秋招的應屆生中20屆與21屆數量并駕齊驅,三分之二醫學生考慮畢業轉行。
薪資待遇與付出不匹配、工作負荷太大所占的比例都超過65%。近半數受訪者表示,醫患關系緊張也是讓其考慮轉行的重要因素,而真正不喜歡醫療行業的人僅占一成。
比起求職找工作遇到的困難,醫學生的流失顯然更加嚴峻,而薪資低、壓力大、醫患關系緊張正在消耗他們的職業熱情。
超半數醫療從業者有副業,25%的人選擇做微商
2021年,丁香人才對全國各科室醫務工作者展開了為期1個月的《醫療人才求職就業調研》, 調查顯示,31% 的醫護人員有副業。
而在今年,62.2%的醫療從業者依然在考慮或已經在從事副業,且45.8%表示考慮或從事多個副業類型,比例相較2021年不斷提升。由于休息時間少,大量副業都依托互聯網和多點執業,其中,微商賣貨和其他互聯網醫院兼職比例最高,分別為25.2%和23%。
有意思的是,男性從業者更傾向于選擇互聯網醫院兼職類工作,女性則傾向于微商賣貨。
醫療人才發展呈現六大趨勢,應重視源頭培養
本文地址:/rczp/231750.html
請遵守互聯網相關規定,不要發布廣告和違法內容